饲料工业体系绿色化,畜牧业迅速转向绿色发展。

来源: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

饲料工业体系走向绿色,现代养殖走向绿色,粪便资源利用走向绿色。

畜牧业迅速转向绿色发展(农村经济观察报)

本报记者余静娴

目前,我国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,肉蛋人均占有量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。然而,畜禽养殖在向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的同时,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、环境压力大、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。等待挑战,如何破解?

经过40年的发展,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饲料生产国。2017年,我国工业饲料产量超过2亿吨,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,年产值超过8000亿元。饲料工业由大到强、由大到优的推进,正在促进饲料供给的转型。从乡村振兴的大局来看,蓬勃发展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正在推动畜禽养殖业转型。

饲料行业大而不强,大而不优

要求构建绿色饲草生产、加工和管理体系

我国饲料工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但大而不强、大而不优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。饲料工业面临的这一突出问题,表现为行业发展不平衡,表现为产业功能发挥不够。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理事长、工程院院士李德发在2018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上作了这样的分析。

推动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,必须加强绿色饲料原料保障能力。绿色饲料原料保障能力需求不断扩大。目前,我国每年直接利用原粮的40%-50%,转化玉米等能源饲料2.3亿吨。农业农村部植物管理司副司长潘文波表示,玉米作为能源饲料,虽然有替代品种,但替代比例有限。目前,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,但从长远来看,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和玉米深加工的需求,供需形势仍然偏紧。

近年来,我国大力推进粮食和饲料改革,鼓励定植、草畜结合,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。但从现阶段的饲料原料供应结构来看,作为蛋白质饲料的大豆仍高度依赖进口。李德发建议,要推进 “粮改豆”,增加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,提高大豆等蛋白饲料原料的生产能力,补齐蛋白饲料原料的短板;同时,继续扩大粮改规模,引导发展全株青贮玉米 、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生产。

必须建立现代饲料绿色生产经营体系。首先是饲料原料供应环节的绿色生产。潘文波表示,只有绿色原料的供给、绿色生产加工和经营体系的供给,才能保证饲料工业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。需要指出的是,我国饲料原料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。据李德发介绍,由于我国种植业规模不够高,原料生产和销售环节多,一些原料质量不够好的情况仍在所难免。为此,要着力抓好饲料加工生产环节,开发环保、经济、安全的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,着力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饲料配制技术、饲喂喂养模式和自动化智能设备,以科技 三大配套设施的、技术和设施促进小农户发展现代畜牧业。

二是饲料行业管理体制的降本增效。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姜伟表示,据统计,饲料占养殖业生产成本的70%以上,是主要投入。随着粮食收购、储存方式逐步向市场化推进,随着金融工具参与程度的进一步加深,饲料企业抵御原料价格风险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。通过合理运用场外期权、保险+期货、基差交易等方式,提前确定交易价格,规避市场波动风险,使饲料企业的采购变得更加稳定、有序、安全。